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3-23 Thu

古北口考第一部分:惊现消失一个世纪的地下城墙(二)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二)洪灾频仍的含沙河流——潮河

古北口关所流经的河流是著名的潮河。“潮河当为北运之东源”,“即古鲍邱水之上流也”(《畿辅通志•河渠略》),“水流湍悍,时作响如潮声”(《畿辅通志•舆地略》)。发源于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的黄旗镇一带,依逐渐而下的山势向南(偏东)奔腾。潮河路经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两山夹一川,水在川中行。沿途又有许多支流、山水加入其中。由于河水的冲击,河道两侧宽阔而平漫,以沙地为主。

潮河在滦平县的巴克什营由北而南进入古北口,大川两侧有险山夹峙,长城东西横亘山脊之上,俯视着关口内外,潮河此时已经形成了数百米宽的大川。大川由北而南进入古北口后,南部有山势阻隔,于是潮河川依山势急速向西、向南、再东划了一个抛物曲线,绕过大山后继续回身向南,往密云县城方向而去。

据诗书在《敢与天碰硬的明代潮河川“报废”工程》中写道,冬春季节,潮河仅有十几米宽,而每逢夏秋季节到来,山水汇集,水位急速上涨,迅速形成几百米宽的大河。大川之中,似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冲毁一切阻挡物。

如成化六年(1470年)九月,“镇守密云都指挥佥事王荣奏:山水泛滥,冲塌古北口、潮河……沿边一带关城、墩寨、堤坝”。

再如成化八年(1472年)“镇守密云等处内外守臣,各奏古北口南城垣并三门月城及潮白二河堤坝俱被水冲塌……”。

在《畿辅通志•河渠略》载“弘治中,抚臣洪钟拟筑堰凿渠,然浮沙无根,功久不成。”

白天所著的《古北口往事》中也记述了乾隆年间潮河三次泛滥冲垮水门关的事件。乾隆三年(1738年),淫雨霏霏,潮河涨水,冲垮了明时的水上长城的水门关西边的小拱洞和上面的长城及桥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潮河又一次泛滥,修复后的水门关和水是长城全部被冲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潮河水又暴涨,再次冲垮了此前再建的清时水门关。

近期的一次是1976年7月23日,古北口特大洪水,冲毁了大量的农舍。

由此可见,潮河洪水泛滥是经常性的灾害。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潮河西岸山脚下淤积的小平川,多为沙质土壤,说明潮河在洪水季节夹带着大量的细泥沙而下。现如今潮河淤积的西侧河滩上,有一个很大的挖沙工地,说明这儿的河沙非常之厚。即使挖沙工地边上的庄稼地,也是明显是沙质的土壤。

从寻找的那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潮河河床向西侧绕出一段弧线,顺着西侧山脚下而过。而老照片Ⅰ中,姊妹楼脚下更是汪洋一片,证明了当时的潮河河床西至姊妹楼下,而且水流较大。

由于西侧支岔城墙横亘于西侧的两座山脚之间,枯水季节可能还不会受到泥沙的威胁。但洪水季节,此处向西突出一片,湍急的河水在此受到姊妹楼下山脚的阻挡,从而形成了一片回流带,河水经过这片回流带会突然变缓,因而河水中夹带的这些细泥沙便会慢慢地沉积下来。于是,这段西侧支岔城墙,在数百年中,每当洪水来临,便会受到泥沙淤积的威胁。

那么,这段被淹没的城墙,又是何时永远地消失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上图:古北口河床旧道上的采沙场

下图:潮河旧河道






野人老J于 2006-03-23 08:48:41 发表在分类:考察
(4954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