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京门通衢
还看今朝 于2006-11-23 17:40:51发表于长城小站
十月份去北京看望女儿,住通州半月有余,在那里领略了京门通衢的盛世文化。

通州城距北京二十公里,自古便是京畿的门户,是为京门脸子。通州和北京一样古老。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前195年)始设潞县与此。地扼辽东,水控江淮,成为北方军事重镇幽州蓟城的战略要地。北齐天宝年间(约550年),渔阳郡并潞县二治同设潞水西畔,兴建城市,为此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卫星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有两大著名历史工程:一是万里长城,一是京杭大运河,这两大中华瑰宝在通州汇集,形成特有的通州历史文化。历史上自然环境的优越与北方军事重镇向陪都、首都发展的需要造就了通州。使通州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成为我国两千余年间南北方乃至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枢纽。舟楫之胜、长城之雄,经济之荣,集中体现了通州历史文化的灵魂。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82公里,又称京杭大运河,当初曾称漕河,曾为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它流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跨纬度10度(30——40度N),连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是我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孔道,是中国最早开凿的运河,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自从它全线开通以来,就一直是全世界最长和最著名的运河。在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的古代,利用天然水道开辟交通路线,要比在陆地上修筑道路省时省力。中国古代,特别是江南,水路交通远比陆路便利。而大运河便是最闻名的水路交通主干。有句古语说“北京是漂来的”,说的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所遗的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由大运河运来或传来之故。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欧阳原功《中书右丞相领通惠河都水监事政绩碑》铭文记载:“我元东至于海,西暨于河,南尽于江,北至大漠,水涓滴以上皆为我国家所用。东南之粟,岁漕数百万石,由海而至者,道通惠河以达。东南贡赋,凡百上供之物,岁亿万计,绝江、淮河而至,道通惠河以达。商货懋迁,与夫民夫日用之所需,不可悉数。二河溯沿南北,物资或入或出,遍天下者,犹不在是数。又自昆仑而南南水入海者,绕出南诏之后。历交趾(今越南北部)、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百奥之国,东南过琉球、日本、东至三韩,远人之名珍异宝,神马奇产,航海而至,或逾年之程,皆由漕河以至阙下。斯之古今载籍所未有者也”。可见运送到京城货物贡品地域之广,品种之多,况景之盛。

  站在运河岸上,仿佛回到几百年前,看到了河中船舶穿梭、船号声声的景象。“山东”、“浙江”、“江苏”等各地船旗相互辉映。船楼雕梁画栋,纹窗绣户、匾额柱联、丝帘帷幔、上居下仓。码头上担挑肩扛、车推手提、你来我往、彼卸此装的繁荣景观。整个通州城,南北东西街巷整齐,店铺会馆星罗棋布,字号招牌醒目赫赫,各地商会遍布全城,水陆要会林立街头,驿站客栈生意红火。元朝设在通州的漕仓名称富有仓、富衍仓、庆丰仓、足食仓、延丰仓、有年仓等,这些名称就折射出人们的良好愿望和祈福。明朝皇家设在通州的漕仓为东南西中四仓,达3388间,储粮305万石。清朝漕仓为南西中仓,达428囤,储粮300万石。清设南中西三仓。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鲜使者朴趾源《热河日记》中写道:“凡天下船运之物,皆辏集于通州,不见潞河之舟楫,则不识帝都之壮也。” 明清时期,各地的瓷器由大运河运到通州进行批发,形成一条街,现在通州的瓷器胡同以此得名。皇木厂地名也是一样,运来建筑皇宫的木料在此运转加工,近年还从此出土了不少木料。运送巨大木料的大船和木排,由数以千计的人们,在岸上非常吃力的拉着跋涉,有时候一天就能走十来里,有时用两三年才能运到。“蜀楠吴砖,湾石荆铜,山祈川后,献瑞效功”(《天附广记.三殿鼎新赋》)。“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竟抵辇下”(元李洧荪《大都赋》)。

  通州最近出版了一本文物志,我翻阅了一下,在盛世通州的商会就有晋冀商会、山东会馆等10多家。宝通银号等银行系统也都因南北百货流通这里而设立银号。会馆文化顺应历史而生,亦随时代发展而亡,但其五百年的文化史,将丰富首都文化宝库,为首都的历史增光添彩。 “清浅潞河流,常维万里舟,越罗将蜀锦,充满潞滨楼。” (明文华殿大学士杨士奇《通州》)

  到了近代,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大运河作为南北运送的主渠道功能逐渐减弱,运河两岸原有的繁忙景象不见了,但是通州作为京城卫星城,作为京津晋冀蒙商品集散地的功能日显突出。建材,服装、食品、蔬菜等大型批发市场甚是闻名,各地商贩云集于此。京沈、京哈、京通等高速公路贯穿通州,城铁轻轨方便捷便,公交网络覆盖全区,不少京城上班族到通州置房购居。

领略通州名胜,燃灯塔不可不考。城内的燃灯佛塔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征东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监工为唐大将尉迟敬德。传说亦为依照释迦牟尼老师燃灯之命名,史载为辽建明修。历毁历修。现存塔为1987年重修。塔高56米,为砖木结构实心,八角形,13层。上悬铜铃2248枚,每个铜铃上均刻有捐献人的姓名和籍贯。如果说通州是一艘大船,燃灯佛则似扯起风帆的桅杆,祈福通州破浪扬帆。

西出八里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的永通桥横跨通惠河上。因距县城八里,俗称八里桥,是一座石砌三孔的券形拱桥,南北走向,长50米,宽16米;中券高大,高8.5米,宽6.7米,行船不必收帆,侧孔高3.5米,宽3.5米,泄水之用。桥上两侧护有青石栏,汉白玉望柱上有各具形态的石雕狮子,正中桥孔东西泊岸上雕镇水兽4只,作伙踞状,造型奇特,形象生动。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即指这里。远望此桥如长虹卧波,月轮堕水,是京城一大胜景。永通桥与京西宛平卢沟桥、京北沙河朝宗桥、京东南凉水河的马驹桥合称拱卫京师四大桥。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地位,1860年和1900年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从这里开往北京城,并都在此进行过一场恶战。中国军民在此浴血奋战,抗击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固守长桥,捍卫京师,谱写了抗战的光辉篇章,永通桥也因此浩气长存。  

  运河文化广场位于通州区东关大桥北侧,西倚运河,为百里长安街东起点、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那日携妻和妹夫用整整一个下午游览了这个广场。运河文化广场占地面积800亩,其中绿化面积 600亩。广场中修建两个圆坛,大坛象征太阳,直径150米、高1.2米,深浅两种颜色的草坪形成的太阳光线预示着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小坛象征月亮,对大坛起到烘托作用。沿南北中轴线贯穿的主路长1200米、宽50米,将两个圆坛连在一起。大坛北侧长70米、高20米的弧状水幕气势磅礴,与小坛中间的柔和型喷泉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在主轴线右侧地面上,有200米长2米宽的花岗岩浮雕。浮雕反映的是围绕大运河漕运的历史事件,人、景、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在广场主轴上树立两个大雕像,进口处的雕像名为再造乾坤,预示着通州区的经济建设将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两坛之间的大型主题雕像为运河神,用于激励和鼓舞全区人民继承和发展运河文化,用实际行动去建设更加美好的通州城。雕塑作品,激起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运河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仅为通州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业余休闲场所,同时对改善通州区绿化环境,带动通州城东部经济发展,特别是广场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