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半世纪中国上将授衔回眸(ZT)
老普 于2004-06-22 00:01:04发表于长城小站
半世纪中国上将授衔回眸



1955年,参加国务院授衔典礼的在京将官(上图)


1955年,毛泽东给元帅授勋(右图)


1955年授勋时的一级八一勋章


  2004年6月20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晋升15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至此,连同上世纪50年代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位高级将领,迄今为止,已有152位高级军官、警官,被授予上将军衔、警衔。

  1955年,55位战将组成了世界上战伤最多而年龄最轻的上将方阵

  1955年,在共和国第一次授衔中,朱德等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粟裕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55位战将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别授予王建安和李聚奎上将军衔。

  上将当年多年轻

  身经百战的共和国上将,年纪却小得惊人。据统计:1955年授衔时,55位上将平均年龄只有45.6岁,年龄最小的肖华上将只有39岁。

  上将刘震、陈锡联,40岁;上将叶飞、李天佑、杨成武,41岁;上将韦国清、洪学智、贺炳炎、韩先楚,42岁。

  这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上将方阵。

  实际上,十大元帅的平均年龄当时也只有57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中将平均年龄更只有45岁左右。

  红军时期,军级干部平均年龄大约为二十八九岁,师团干部平均为25岁;抗战时期,军职干部平均年龄约为34岁,最年轻的不到30岁。出生于江西兴国的肖华,17岁就担任著名的“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时,他便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抗日烽火中,肖华率军来冀鲁边区,为推动统一战线,前往山东惠民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谈判。“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59岁的沈鸿烈说。谈判后,这位老者竟对肖华敬佩不已。“娃娃司令”由此传开。

  将军们年纪虽轻,却个个身经百战,堪称世界上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将军群落。

  长征途中率红四团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奇迹的杨成武,1939年指挥所部在黄土岭战役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那一年,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年仅25岁,而“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52岁。

  朝鲜战争爆发时,70岁的美国远东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面对的,正是这样一批尚未授衔的年轻将帅。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52岁,比这位美国五星上将整整小18岁。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都还不到40岁。1952年5月彭老总归国,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代政委时,恰好过42岁生日。

  正是这群年轻的战将,第一次改写中国百年来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屈辱史。

  最奇特的风景———独臂上将

  这是年轻的上将方阵,也是一个战伤累累的上将方阵。

  开国上将贺炳炎和彭绍辉,两人仅有两条胳膊。前者只有一条左臂,而后者只有一条右臂。

  贺炳炎将军个子不高,性情刚烈,作战极为勇猛,是贺龙麾下的名将。在1935年冬的一次战斗中,将军右臂中弹。没有手术锯,医生用一把破旧的木工锯为他截肢,准备用吗啡为他止疼。将军担心使用吗啡会影响自己日后指挥作战,令卫生员把自己绑在门板上,咬着毛巾,让医生动手。这一手术,直锯了2个小时。

  缺了一臂的贺炳炎,仍保持着他一贯的战斗作风,经常独臂端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

  红3军团第1师师长彭绍辉在反“围剿”战斗中左臂连中两弹,仍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人最后防线冲击。后来伤臂感染发炎,不得不截去左臂。在医院里,将军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独臂打绑腿、骑马等军事动作。

  出院后,将军执意要回部队打仗,周恩来同意了他的要求。就这样,他带着一只右臂,回到了红军的战斗行列,担任了红34师师长。

  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还有多少上将曾身负重伤,还有多少上将直到辞世身上仍有未被取出的弹片,已无法统计。数十年的南征北战,爬雪山,过草地,驱日寇,打老蒋,他们面对的全部是优势之敌,伤痛与死亡非但不能吓倒他们,反而激发他们奋勇作战的豪迈情怀。

  有人统计,仅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所打的仗就超过了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过的仗的总和。22年的连续征战使他们成为世界上连续作战时间最长的军队之一。即使是一位普通士兵,也无不身经百战,何况这些百战成名的将军!

  楚材晋用,昔日战场对手后来同席称将

  第一代上将中,有三位曾是解放军昔日战场上对手的国民党将领。他们是解放前夕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

  上将陈明仁,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官至国民党兵团司令,被授予中将。1944年,陈明仁率71军在中缅边界对日反击作战,连续与日军恶战,与驻印远征军一道,歼灭了日军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大部,击溃其第2师团和第33师团,中国与海外的通道中印公路重被打通。

  功勋卓著的陈明仁因此蜚声海内外。

  1946年,蒋介石将陈明仁71军调至东北战场。“四平战役”中,陈明仁率两万国民党军,死守城池40余天,曾一度令占领了四平五分之三的解放军主动撤出战斗。蒋介石因此将他誉为所有高级将领学习的楷模,升为兵团司令,亲手为他颁发勋章。

  就是这个解放军的强劲对手,于1949年同国民党元老程潜一起率部起义,对和平解放长沙,做出了历史贡献。对此,毛泽东给予相当高的赞誉,在电报中说:“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陶峙岳与大将张云逸同庚,是上将中最年长的一位,授衔时63岁。1945年,在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时,受到张治中影响和开导。1949年,解放军直捣兰州,新疆解放迫在眉睫。因与共产党有前缘,一经张治中提议和平解放新疆,陶峙岳一拍即合。

  新中国成立前一星期,陶峙岳宣布起义。5天后,毛泽东、朱德亲自回电,表扬陶将军义举。时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员的彭德怀在甘肃酒泉会见陶峙岳时,鼓励他说:“陶将军,今后我们在一起共事了,不要有什么顾虑,继续大胆工作,把部队带好。”

  1983年陶峙岳曾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另一位被授予上将的董其武,1949年起义时任绥远最高军政长官。

  归侨上将,少数民族上将

  开国将领中,还有几位海外归侨和35位少数民族将军。其中后来担任过海军司令员的叶飞上将为菲律宾归侨。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上将是蒙古族。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的韦国清,壮族。

  1988年恢复军衔制上将成了最高军衔

  军衔是用来区分和显示军队官兵的职务、责任和等级的重要标志,由各级军衔和职务名称来表示。

  1955年,我军首次正式实行军衔制。1965年6月,军衔制被取消。

  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央军委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作出了《关于确认1955年至1965年期间授予的军官军衔的决定》。新军衔制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即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开国上将健在4人每个人的历史都是一段血与火的传奇

  近半个世纪后,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10位元帅、10位大将已全部过世。57位开国上将中,还有4人健在。他们是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95岁),原中顾委常委肖克(96岁),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99岁)、洪学智(91岁)。

  宋任穷:金沙水拍云崖暖

  无论是作为一名开国上将,还是作为共和国的一名重要建设者,宋任穷传奇般的经历都太多太多。但是,最令人记忆的,莫过于那名垂战史、使中央红军一举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追杀的一役。

  1935年春,为甩开紧追不舍的70个团的敌人,渡江北上,毛泽东率军佯攻贵阳和昆明,调开敌军,于5月2日命令总参谋长刘伯承率干部团一个营及工兵,电台,要赶于4日上午到皎平渡架桥。

  这一次行动,事关整支红军的生死存亡。情况万分紧急。

  宋任穷是长征路上的干部团政委。行动中,刘伯承和宋任穷率一个营伪装成国民党军队,冒雨在大山中强行军160里,于半夜12点抢占渡口,并立即利用找来的两只船,把一个排送到江北岸。因为红军行动神速隐蔽,先遣连渡过金沙江时,对岸敌人厘金局和保安队还在打麻将。

  部队先后找到7只船———就是这7只船,成了维系中国革命命运的方舟。

  1909年,宋任穷生于湖南浏阳乌石垅村。著名烈士夏明翰曾是他的启蒙老师。参加秋收起义后,他跟着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并曾在袁文才和王佐部队里任连党代表,改造这支绿林部队。

  1954年,中央军委任命宋任穷为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部长是罗荣桓。他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协助罗荣桓搞授衔和颁发勋章奖章的工作。在授衔中,宋任穷自己也戴上了金光闪闪的上将军衔。

  肖克:南昌起义亲历者

  肖克上将于1926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部任政治指导员,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4位健在的开国上将中,他是唯一的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上将。

  在井冈山时,肖克先后任连长、营长、营党代表、第一纵队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随部进军赣南、闽西,并参加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0年6月后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参与领导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1934年8月,25岁的肖克被任命为六军团军团长,率部西征,经78天浴血奋战,终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会合。在长征中,肖克先后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三十一军军长等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创下了显赫功勋。

  抗战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晋西北、平西、平北、冀东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949年5月,肖克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参与领导全军的军事训练和军事院校的筹建。1972年起历任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委。

  吕正操:从张学良秘书到抗日名将

  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的吕正操将军是开国上将中少有的经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军。

  17岁时,吕正操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由于他念过书,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1925年,被张学良选送考入东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吕正操成了张学良的副官,后来又成了秘书。张学良把他视作贴心之人,让他专管讲武堂学员的名册和人事,北伐时,又让他负责宣传,并做了同泽俱乐部干事。

  吕正操很早就接受共产党的影响。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此时,吕正操正担任张公馆的内勤工作,和应邀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罗瑞卿、许建国常有接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被中共北方局同意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出生于日俄战争期间、此时在国民党五十三军任团长的吕正操,于1937年10月14日率部起义,脱离国民党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

  在冀中抗日最艰苦严酷的阶段,吕正操率冀中军民在反“蚕食”和反“扫荡”斗争中,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建国以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影响巨大,都为这一时期的真实斗争作了艺术上的注解。在白洋淀地区,人民还组织起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毛泽东曾表扬他们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在残酷激烈的作战环境中,吕正操沉着、果决、满怀激情,斗志昂扬,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冀中百姓中誉为传奇。最多时,他一天之内打过五仗,常常一马当先。

  1944年冬天,吕正操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到延安。毛泽东一见他就笑着说:你给我写的信我是看了的,“就是你那个签字为难了我,猜了半天,才认出是吕正操。”毛泽东问他:“干吗要把三个字连成一个字呢?”

  两天后,毛泽东派人用一辆大汽车把吕正操和林枫接到枣园吃晚饭,边吃边谈一直到深夜。吕正操和林枫告辞出来,毛泽东还端着蜡烛照明,送他们走下山坡,上了汽车。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吕正操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洪学智:两授上将军衔第一人

  在开国上将序列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工作的领域遍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乃至国民经济领域。他战斗的脚步,从大别山到四川到陕北,从陕北到冀中到苏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鸭绿江到三八线……打土豪、打军阀、打日本人、打国民党军、打土匪、打美军,所到之处,无不功勋显赫。

  洪学智,一位曾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开国上将。

  1986年秋,朝鲜战争结束整整32年后,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上将应邀访美,当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员莱昂上将问他是从什么学校毕业的,能在朝鲜战场上建立“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时,将军诙谐地回答说,是从“美国空军学校”毕业的。

  这个“美国空军学校”,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与美国空军的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遇到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战争中,美军平均13个后勤人员供应一个兵。志愿军则是1个后勤人员大体要供应6至10个兵。加上志愿军后勤补给线面临美国空军昼夜不息的“绞杀”,车辆、道路、仓库毁损严重,弹药、食物、衣服的缺乏,严重地制约了志愿军前线作战行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员———在这位未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领导下,从举国“炒面运动”到利用偏方治疗士兵们的夜盲、夺回属于“志愿军的月亮”,从战役供给到战术供给,在美军每天数百架飞机的密集轰炸下,在遍布定时炸弹的道路上,上将以一线作战式的勇敢精神,出生入死,发明了“片面运输”、“顶牛过江”“合并转运”、“水下桥”等巧妙的运输战术,并建立起了一条比较正规化、统一的网状战斗化后勤,为前线数十万人提供源源不绝的供给,一个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后勤补给网在美空军的疯狂“绞杀”中不可思议地建立起来了。

  1951年底,彭德怀在接受朝鲜最高级的一级国旗勋章后说:“如果真的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应该是洪学智。”

  1952年5月31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上将在汉城的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战争结束后,苏联组织专家来华专门了解和学习志愿军铁道兵经验,对于“顶牛过江”等一类发明倍加赞赏,认为这些成果如果出现在苏联,一定会获得重大科学发明奖。

  1955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将军因“彭德怀问题”受牵连,被免去总后勤部部长职务,下放到地方。1977年8月,他重新穿上军装,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80年,第二次走上总后勤部部长岗位。

  1988年,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队伍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16年9次授衔96人成为共和国新一代上将

  1988年9月14日,在中央军委举行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次上将授衔仪式上,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等17位高级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

  其中,洪学智是第二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秦基伟、张震50年代就被授予中将军衔。刘华清等9人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军衔。

  继1988年恢复军衔制授衔后至今,中央军委先后8次举行仪式,共晋升79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

  其中1993年6位,1994年19位,1996年4位,1998年10位,其中,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杨国屏被授予上将警衔,这是我国第一位上将警官。1999年两位,2000年16位,2002年7位,2004年15位。

  ■文/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