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除夕,开始寻找《王禾小唱》
老普 于2014-01-30 21:00:06发表于长城小站
img_file=/photo/upload/2014/01/13910868060.jpg

  今日除夕,癸巳末,甲午至。下午央视音乐台放十大作曲家音乐会,节目不错,均属经典。可“十大”作曲家感觉少了好几位,只说49年后,比如吕其明,比如王莘,比如雷振邦,比如劫夫......,缺了这几位,如何称“十大”???
  好在网络发达,搜索一下“劫夫”,一个曾经熟悉,却又忽略的人名出现在眼前--“王禾”。
  关于李劫夫,“李劫夫有广泛的文艺才能,对美术、文学、戏剧都有较高的造诣,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歌曲创作方面。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通俗、质朴、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和《忘不了》等,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曾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日寇在华北地区发动残酷的秋季大扫荡,劫夫耳闻目睹根据地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了创作表现英雄人物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故事歌”的渴望。他的想法与诗人方冰不谋而合。二人共同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等叙事简洁,抒情味极浓的“故事歌”歌词。
  根据地一位干部被日本鬼子抓住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没有透露一点机密。后来,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他回答说是两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
  可见《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是作曲家劫夫和词作家方冰在同一时期,合作创作的著名抗战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家喻户晓,而《王禾小唱》却鲜为人知,那么王禾是谁?作曲家和诗人为什么要为他写歌?
  因为还没有《王禾小唱》的原词,所以不知道歌中的“王禾”是谁,但却知道在河北省涞源县传颂着抗战时期少年英雄王禾的故事。
  王禾,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父亲王贵是个地道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父亲期望儿子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因而给儿子起名王禾。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王禾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后去世,王禾成了孤儿,逃荒流浪到涞源县的狼牙口村,给大户放牛为生。
  农历9月16早上日本鬼子向狼牙口村扫荡,在沟口抓抓住王禾叫他带路,王禾把鬼子带进“石斛疙瘩”,埋伏好的八路军骑兵连向鬼子一起开火,全歼日军。王禾伤重不治为国牺牲,埋葬于刘家峪沟边,那里有一座八路坟。王禾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小名“王二小”。
  需要探索:
  一,劫夫和方冰合作的《王禾小唱》中的王禾与牺牲在狼牙口的王禾是不是同一位小英雄?
  二,《王禾小唱》原词。
  三,《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的关系缘由。
  1964年出版了《劫夫歌曲选》含200首歌,节后到网上书店谋一本,期望内中收录《王禾小唱》。
  照片拍摄于2003年101长假期间,那是长城小站网友第一次到达狼牙口看望少年英雄,纪念碑下的花是从北京专程带去的。照片在网络上被多次转贴,已成“绝版”,因为现在当地环境变化了。10年过去了,小站朋友还记得那次旅行吗?
  我今明两年要集中追索撰写长城与抗战题材,因为我是老八路的儿子。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4-01-30 21:51:30
相关链接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