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长城路上的新长征-8月28日宁武
老普 于2011-09-08 22:05:29发表于长城小站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5490729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5490729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5490729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54907293.jpg

  今天第一项工作是复拍民国时期照片“山西宁武关(鼓楼)”。中国古代的城堡布局,尤其是军事重镇,钟鼓楼多居于城堡中央核心位置,楼下贯通东西南北十字大街。因为地处城镇中央,天亮后居民的日常生活开始,鼓楼周围人来车往,场面杂乱,要拍摄到较为清静的鼓楼画面就要早起早往。所以晨5时起床,赶早去县城中心拍摄宁武关鼓楼。
  宁武关地处“外三关”中路,为明山西镇长城镇府治所,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但是宁武古城破坏非常严重,城内鼓楼就成了宁武关遗存的唯一代表性建筑。宾馆离鼓楼不远,驾车须臾便到,拍摄完鼓楼照片看时间尚早,决定暂不回宾馆,继续查访民国时期照片“宁武城远望”的拍摄点。“宁武城远望”照片右侧山顶有一座墩台,我事先推测当为著名的宁武护城墩遗址。这一推测得到当地多位老者的一致认同。同时老照片还显示了宁武城顺山势而成,因而城墙沿山坡上升的趋势。现在宁武城墙几乎被拆毁殆尽,除城墙中部尚有很少量城砖外,其余均只剩高度不等的夯土。城外建起很多房屋,既有前些年居民自建的平房,也有近年城市化发展兴建的高层居民楼。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寻找一张老照片的拍摄地点感觉很是怪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登上两栋六层居民楼的顶层,找到还算接近的位置,能俯瞰宁武城全景,但拍出的照片远景夯土城墙几不可见。下楼后只好越过楼群,在比较近的位置上拍摄了宁武关西北角城墙的局部和新修的“护城墩”。
  回宾馆用过早饭,我们驱车前往宁武火车站探访周遇吉墓。周遇吉,辽宁锦州卫人,明山西镇末代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周遇吉率兵固守宁武关,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血战,最后城破人亡。在宁武火车站,一间小超市的老板指着他家隔壁的院墙告诉我们,里面就是周遇吉墓,他继续补充:“已经毁了,什么都没有了”。寻周遇吉墓不遇,我们离开宁武城北上阳方口。
  阳方口镇,旧称阳方堡,位于宁武县城正北约13公里,明长城“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古关堡建在内长城主线上,恢河在西侧流过。就自然地理而言,阳方口一带虽然东西两侧都是山峰,但并非固若金汤,而是易攻难守之地。原因在于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河底裸露宽可百米,故“地势平漫,十万骑可成列前进”。试想游牧民族成千上万铁骑利宽阔的河滩上策马奔腾是一幅什么场景,所以阳方口段长城修筑的异常复杂坚固,墙体宽厚,敌楼密集。丁涛翻拍的老照片“1937年竣工的同蒲铁路穿越长城”展示了昔日阳方口长城威武坚固的一面。虽然因为修铁路打开了V形豁口,但照片显示豁口两侧墙体垛口都比较完整,特别是西侧空心敌楼十分威猛,楼顶上的楼橹亦完好无损。但是老照片上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现在阳方口古堡和长城毁坏严重,大部分墙体和敌楼均只剩局部土芯。万幸的是20世纪60年代阳方口东侧长城为单位所占用,长城就是单位的南墙,因而有三座空心敌楼和墙体北侧被完好保存下来。空心敌楼均呈梯形,底宽9米,高7米,大回廊结构,东北西三面各三窗,南向开门,门卷上方置精美砖雕仿木斗拱。山西镇内长城西起偏关,东至灵丘,完整保存下来的空心敌楼百无一二,因而阳方口东空心敌楼格外珍贵。H说单是看到这几座山西境内的空心敌楼,这一趟就不白跑。我们个人看法,单是这些空心敌楼和附近墙体就足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畴,毫不为过。本书发表空心敌楼2011年的照片作为当代见证,期望加强保护,长久乃至永远保存下去,这在现代文物保护技术层面没有问题。
  中午在阳方口镇吃过刀削面,驱车前往阳方口西大水口长城。大水口再西即是神池县龙元村和项家沟村。2010年山西朋友在航拍时发现有建设工地与项家沟长城交叉,长城断裂约230米。此事经成大林先生反映到国家文物局得到重视,山西省文物局派员督察,结果不得而知,估计又是经过有关方面批准的工程项目。根据地势,我推测是风电项目。及至大水口向西观望,果然山脊线上长城与风车共舞。在大水口北遇到大货车堵车,与司机交流,他们是去内蒙拉煤,在此地堵车已经两个小时。我们不敢贸然前进,转回阳方口北上朔州参观了著名的崇福寺,随之驱车平鲁。
  在平鲁安排好住处,我们趁天黑前寻访当地烈士陵园。登上陵园高台阶,眼前出现两块碑铭。右侧书“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平鲁县烈士陵园 一九八八年五月立”;左侧书“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李林烈士陵园 二OO九年五月立”。
  李林,女,福建闽侯人,1915年出生后被生母遗弃。三岁随养母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班学习军事。1937年前面抗战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晋北抗战前线杀敌,9月下旬到达山西省平鲁县城。11月在偏关县组建了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李林任队长。队伍改编为八路军正规军后,李林任八路军雁北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李林双手使枪,马上驰骋,率部战斗在绥南晋北,屡建战功,威镇敌胆。1940年4月下旬,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围剿”,李林身怀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排与敌血战。由于汉奸出卖,26日上午李林所部被围困于山阴县小郭家村荫凉山顶。李林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包围后,李林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自己的喉部,壮烈殉国,年25岁。华侨女英雄李林以身报国,英勇悲壮,堪为后世楷模。
  烈士陵园官方说明介绍“李林烈士陵园,前身为平鲁县烈士陵园,......平鲁县于1964年在政府驻地井岭坪镇动工修建了平鲁县烈士陵园......2000年经全国侨联倡议改名为李林烈士陵园”。这段文字令人费解,纪念李林烈士为什么要让平鲁县烈士陵园改名?用烈士个人名义陵园取代县行政区烈士陵园,并不是纪念革命烈士的最好方法,甚至违背先烈初衷。

图十;山西宁武城远望,民国老照片
图十一:在六层居民楼上俯瞰宁武城(鼓楼,城墙,护城墩都包含在照片视场中,太小,不说很难知道在那里)
图十二:宁武城墙西北角遗迹和新修的“护城墩”
图十三:宁武鼓楼,建于明万历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1-09-08 22:48:38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