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奇闻--京郊一座士兵的墓和碑
老普 于2008-12-04 14:00:17发表于长城小站
img_file=/photo/upload/2008/12/1228370417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8/12/12283704171.jpg

  数年前,屡次路过明十三陵,长陵,定陵自不必说,那是近代花了大把银子维修的。而斑驳的泰陵偏落一偶,几近荒废,“贵为皇帝,死后不过如此”......
本国历史上人死后兴土葬,设若都“万古流芳”,则2千年来遗留的坟墓当数十亿之多。可现在百年以上的古墓有几座?所以土葬难,土葬存留难上加难。

  不过北京郊区却留有一座相当如初的士兵坟墓。我准备上山拍摄照片的时候,护林员李师傅先是劝拦我不要进山。待解释清楚,得知拍摄长城资料片的意义后,李师傅又为我带路,令人十分感动。李师傅带我到山里一座土坟前,说“您给看看到底写的什么字”。仔细看下来,墓碑竟全文右在:
  
     陆
     军
     九  供
     四
  民  师
  国  二
  卅  八
  五  一
  年  团  奉
  元  通
  月  信
  通  排
  信  中
  排  士
  立  李
     占
     元
     之
     灵
     墓

  墓碑后方简单的坟丘也维持原状

  因为碑文中出现“中士”军衔阶级表示,我即判断这是一座原国军士兵墓葬。后来查询得知,1948年陆军九四师属16军编制。16军资料如下:

第十六军
该军前身为定滇军。1926年11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6军,军长范石生。该军入湘参与“剿共”。后返回广东驻扎。

1930年8月5日,国民政府将原53师扩编为16军,任命李韫珩为军长。该军隶属第3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至1934年参与对红军的第4、5次围剿。该军在1932年下辖53师(师长李韫珩兼)和独立36旅。1934年下辖李韫珩(兼)53师(辖周启铎和李清献2个旅)和罗霖77师(辖胡良玉和席秉钧2个旅)。武汉会战时下辖周启铎53师和杨渠统167师,该军负责防守马当要塞,因伤亡过大被撤消番号,所辖2个师也撤消番号。

1938年8月17日复成立以董钊为军长的16军,下辖董钊(兼)28师和赵锡光167师(该师为原5师和96师各1部合编而成)。
1939年该军改辖28师、预备1师和预备3师。1940年辖陈金成109师、谢辅三预1师和周开勋预3师。1943年李正先接任军长时下辖戴幕贞109师、冯龙预1师和陈鞠旅预3师。该军保持编制至抗战胜利。该军在内战初期下辖冯龙22师、陈鞠旅94师和严映皋109师。

1948年平津战役时的16军序列为:军长袁朴。下辖黄剑夫22师、周士瀛94师和严映皋109师。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该军除团级以上军官撤往南京,其余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

  可见京郊这座墓葬是1948年平津战役之前,94师驻守是,281团通讯排为该排一名普通士兵建立的。难得经过历次运动,原状保存至今,实为奇闻。再过一二百年,是否也算文物呢?

  硝烟散去,死者为大,这名普通士兵的灵魂在山间安息。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