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赵长城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赵烈侯(名籍)是晋大夫赵衰之后,周贞定王十一年(公元前458年),赵、韩、魏、知四分晋国。
  五年后,赵、韩、魏三家又灭知氏,三分其地。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赵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东南),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河北)。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
  但这时赵国北方的匈奴东胡族已由先前互不统属的氏族部落,逐渐地趋于局都聚集,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形成较大的部落联盟,其势力已控制了赵、秦、燕三国的边境。公元前302年,起武灵王发奋图强,勇于变革,他身体力行地倡导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极大地加强了国防力量。赵国先攻灭了中山国,后又打败林胡、楼烦,占有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河套地区。
  赵长城有三道:赵肃候所筑南、北长城两道;赵武灵王所筑赵北长城一道。
  两道赵北长城均用于防御东胡,因为赵武灵王驱胡攘地,势力北进至今内蒙大青山一带,所以肃候时所筑北长城,已属内地。赵南长城,则主要用于防魏。魏国都大梁,距赵都邯郸仅数百里,而漳水两岸的魏国重镇邺城,距邯郸尚不足百里,魏对赵的威胁极大。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就攻占了赵都邯郸,并强占了三年之久。公元前346年赵肃侯即位,为防魏而依漳河、滏阳河之险修筑了这道长城。
  《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召楼缓谋日:‘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
  关于这道长城修筑时间,《史记·赵世家》亦明确载有:“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肃侯十七年,为公元前333年。
  赵肃候所筑南长城,在今河北临漳、磁县等地,尚有遗址可寻。
  赵肃候所筑北长城的起讫点,修筑时间等,历史文献的记载较为混乱。长城位置大致在飞狐口、雁门关一线。
  至于赵武灵上所筑赵北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转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音傍)
  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二十七年武灵王自号为主父,“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也,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由此可知,赵武灵王筑北长城,当在武灵王二十六年和二十六年之间。即公元前299年至公元前300年。
  关于赵武灵王所筑北长城,《史记·匈奴列传》上所载,仅“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一句。赵自代的一段长城,因战国以后长城修筑繁复,状况混乱,至今仍未搞清楚。缘阴山至高闭一段,后世记载较多。《水经注》河水条载:“白道南谷口(今呼和浩特西北),有城在右,侧带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顾瞻左右,山树之上。
  有垣若颓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
  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之间,发现了不少赵武灵王所筑北长城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史记·赵世家》,中华书局1973年版,卷43,第1806页。
  2.《史记,赵世家》,中华书局1973年版,卷43,第1802、1803页。
  3.《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卷110,第2885页。
  4.《史记·赵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版,卷43,第1811页。
  5.《水经注·河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国维校本,卷3,第84页。
  6. 盖山林、陆思贤:《阴山南麓的赵长城》,载《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