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题名:红螺山斜阴背观音寺碑
客观题名:
其他题名:
作 者:(清)张祥会 撰,梁永瑞 书丹
年 代:清光绪三年
查看1877 年历史年表地 址: 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山观音寺
查看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记载的本地区长城建筑情况原物材质:石
原物状况:
原物分类:杂刻:诗歌、歌、赋、传、赞、格言、箴、颂、铭
数 目:1
尺 寸:
语 言:汉语,
内 容:
光绪乙亥夏五月②,奉命莅怀,下车后检阅邑乘③,城北数十里许,地名斜阴背,层峦叠嶂,蔚然深秀。其西南诸峰,望之尤美,未尝不流连兴羡,以为畿辅之胜境,于是乎在此间也。山行数十步,渐闻钟声锵锵,而苍松翠柏,映带左右。不远古刹翘出,则观音寺也。旧有佛殿三楹,东西禅堂十数间,山门一座。并无观音殿④。逐掩卷叹息久之,或者事远年湮⑤,倾圮无存,每欲览兹名胜,藉睹残碑⑥,聿考斯庙之由来,辄以簿书鞅掌⑦,始愿终违。兹有王均子石者⑧,来索碑文云:丙子春⑨,寺僧妙果邀十方檀越⑩, 鸠工庀材⑪,建立观音殿三间,美轮美奂⑫,厥工告成,循名核则神灵有所凭依,从此御火捍患⑬,洵足为一方保障⑭。余见庙貌维新,兆民攸赖⑮,爰不禁欢欣鼓舞,载笔而为之记。
钦加同知衔、知怀柔县事、洛阳张祥会撰文
山西汾阳县梁永瑞书丹
龙飞光绪十二年四月初八日敬立
本寺香火地土妙果认纳钱粮
附 注:
《红螺山斜阴背观音寺碑》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怀柔知县张祥会应怀柔王均的请求,为位于红螺山北侧的观音寺僧人妙果,集资重修观音寺而写的碑文。碑文勒石于光绪十二年 (1886年)。原碑现存观音寺旧址。
【注释】
①张祥会——河南洛阳人。优贡出生。史籍记载,张于光绪三年(1877年)出任怀柔知县,按本碑文记述,张于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五月、巳奉命来怀柔任知县。史籍记述,光绪元年怀柔知县为孙兰溪,光绪二年为姚熔。 据此分析,张祥会于光绪元年5月来怀柔任知县,不久即又离任,以故光绪元年下半年至光绪二年,怀柔知县分别由孙、姚等人担任。光绪三年,张祥会又复任怀柔知县,写了这篇碑文,而斜阴背观音寺的僧人妙果,募资修缮,一直到光绪十二年,才完成了修缮,立碑时间也推迟到光绪十二年。
斜阴背位于红螺山北侧一面,建有观音寺,说明红螺山寺庙群,包括观音寺及红螺山东侧的定慧寺、法藏寺、红螺山西侧的甘涧峪华严庵、德胜庵等众多庙宇。
② 光绪乙亥——即1875年,光绪元年。
③下车后检阅邑乘——下车,见《陈大忠撰重修红螺山资福寺碑》注释㉔。邑乘即一个县的史籍文献和志书。古代志书也称为乘。这句话是说张祥会到任后立即查阅怀柔县的史籍文献和县志等。
④ 并无观音殿——并无观音以上这一段均为张祥会查阅文献所见,并非张祥会亲临其境的所见。
⑤湮(yan)——埋没,事远年堙,事情和年代都无可考察了。
⑥藉——同借,借睹残碑,借游览之机,顺便看一下庙里的古碑,考证一下寺庙的由来。
⑦鞅掌——公务繁忙称鞅掌。《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言事多不暇整理仪容。白居易《寄杨六》诗:“公门苦鞅掌,尽日无休隙。”簿书鞅掌,即整天处理公文,无暇外出。
⑧王均子石——姓王名均,字子石。
⑨丙子——清光绪二年(1876年)。
⑩十方檀越——佛教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十个方位为十方。檀越为佛教对施舍财物给寺庙和僧人的施主之尊称,邀十方檀越即请来方方面面的施主给观音寺捐款捐物。
⑪鸠工庀村——招聚工匠准备建筑材料。庀(pí),具备,准备。
⑫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便用“美轮美奂”形容建筑高大,众多和华美。
⑬御火捍患——可抵御水旱灾害,这是一种迷信的观点。
⑭洵——文言副词:实在,洵足为一方保障,实在是可为一方的保障。
⑮兆民——与万民同义,即众多的百姓。
其他记载:
国图编号:0
图 片:
点击小图查看大图,点击大图隐藏大图
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