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6 Sun 消逝在武烈河畔的文化密码(3) 就要离开狮子沟的时候得知,在未来三年内这个小村也将不复存在。随着承德市的建设,这里将被全部拆迁,村民将异地安置,最后的“蒙古营”将永远地被抹去。
自从清政府1912年结束对全国的统治,“蒙古营”就失去了国家供给的待遇。也许这是历史的巧合,三年后的2011年,当武烈河畔达什达瓦的后人们又要“全部落”举家它迁的时候,正是他们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满一百周年。
在这一百年里,武烈河畔达什达瓦的后代们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谋生手段,离草原越来越远,离都市越来越近,祖先的印记也越来越模糊。
一切都会时过境 …… >>
好人无用于
04:12:37 发表在分类: 人在小站 中 (5013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消逝在武烈河畔的文化密码(2) 特日,来自伊犁的达什达瓦后裔。我很好奇,当他走近武烈河,与他遥远的“亲戚”相遇时,他们能否读出曾经相同的文化密码?
徐大爷,武烈河边土生土长的达什达瓦后裔。正如其他汉化很深的蒙古族家族一样,他们家早已根据原来姓氏的谐音取用汉化了的姓氏“徐”。
走进徐家小院,很难寻觅到一点蒙古族生活的痕迹。整个村镇早已没有了会讲蒙语的人,只有“蒙古营”的地名还依稀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徐大爷的健谈中,能感受到他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欣喜,因为他们家的子女都可以生育两胎,考大学可以享受到加五分的待 …… >>
好人无用于
03:23:11 发表在分类: 人在小站 中 (5018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消逝在武烈河畔的文化密码(1) 安远庙,承德,武烈河东岸的高岗上,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武烈河的西岸,现在的狮子沟镇,曾经的蒙古营。
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远在伊犁河畔的蒙古达什达瓦部在准噶尔汗国内讧中居于下风,遂投顺清朝。后经辗转,蒙古达什达瓦部迁居热河今武烈河西岸,而安远庙正是清政府安抚新移民的精神工具。为驻防伊犁,清政府又从他们中间抽选五百兵士,再返回伊犁故土。从此,蒙古达什达瓦部被分居在遥远的东西两地,他们是血缘上的近亲,拥有着同样的文化密码。
1:安远庙,上世纪八十年代 …… >>
好人无用于
02:05:47 发表在分类: 人在小站 中 (5024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3条 页次:1/1 每页:20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