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吉林发现11处长城遗址 秦汉长城最东端或在通化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今年,吉林省境内发现11处秦汉长城遗址。专家考证,秦汉时期长城遗址的最东端,很可能位于通化境内。
4处长城遗址已经确认
今日,“走进白山松水的文明”大型展览在省博物院开幕,将重点展示11处长城遗址。参与考察的专家昨日介绍了这些遗址的发现。
6月初,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我省成立长城资源调查小组,对吉林省境内的秦汉时期长城遗址展开调查。
调查小组历时数月,对西起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沿江村、东至通化县快大茂镇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走访、挖掘,共发现11处遗址:南台子古城址、狍圈沟南山烽火台、欢喜岭三队烽火台、川排沟烽火台、大帽山烽火台、三合堡六队后山烽火台、河夹信村西山烽火台、金斗乡政府后山烽火台、山头村岗上岭、庆生村东山烽火台和砬峰村后山烽火台。其中4处已确认,7处有待进一步发掘考察
烽燧性军事要塞传递信息
“我省境内的长城,应该说是长城的附属设施,当时应该是由士兵看管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宋玉彬介绍,此次对长城遗址的考古,是对地表遗址进行采集和考察,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长城遗址最远的年代可确定为秦代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部主任、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队队长赵海龙介绍,当时,工作队一边走访村民,一边对疑似山林进行考察。在通化境内,发现类似或相近的山林等,都要进行考察,所发现的11处长城遗址,均分布在山内的河道两侧,视野开阔。
“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同时代的器物相对比,我们初步确定为秦汉长城。”赵海龙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境内的长城遗址,包括辽宁境内的长城遗址,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烽燧性质的长城。
依据记载,这种长城主要是围绕当地所设的郡或县城,构成的一个总的军事防御体系,士兵依据的天险,可能就是一块孤立的石头,就近拢一些火,放狼烟传递信息,并不像人们所常见的北京八达岭那样的有城墙的长城,具有防御和界限的功能。
我省烽燧性质的长城遗址,更多的是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烽燧之间能够两两相望,平均距离大约在2.5公里~3公里,一个烽燧放狼烟,另一个烽燧就可以看到,把信息向更远的地方传递。
赵海龙说,在烽燧边上,工作队发掘出一些瓦片、陶片、石器等,都是反映汉代特征的文物,尤其是绳纹瓦、布纹瓦,都是在汉代比较流行的。从发现的11处长城遗址分布来看,基本是一趟线,依着通化境内河谷分布,但这些只是我省境内秦汉长城的一部分,再往东端还可能存在秦汉长城遗址。
受到国内外专家关注
“秦汉长城最东端的起点,很可能就在我省境内,这个意义重大。”我省发现秦汉长城遗址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它的发现,标志着目前秦汉长城的最东端将重新界定为通化县,而并非普遍认为的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镇孤脚山烽燧。
10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长城考古工作会议上,中国长城资源调查的总负责人表示极大关注,我省境内秦汉长城遗址的发现,更大地丰富了我国长城资源,对我国长城申遗工作具有深切意义,他希望能有机会到吉林省境内来实地考察。
同时,在通化县附近的山上,工作队还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汉代县城遗址,有保存很完整的城墙和城内的建筑,把出土的器物与中原同时代的器物相比较,确定该遗址为汉代县城。
明年,考古工作还将向东推进继续发掘,并对考察的长城遗址进行进一步试掘,将地表的树叶、腐殖土等清除掉,对地下的遗物进行辨认,进一步对长城遗址进行确认。
吉林发现11处长城遗址 秦汉长城最东端或在通化
尚方于
2009-12-09 20:23:55 发表在分类:
早期长城 中
(49705次点击) | 标签: